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henoAssistant:一个用于自动植物表型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

植物表型分析越来越依赖于(半)自动化的基于图像的分析工作流程,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扩展性。然而,许多现有的解决方案仍然过于复杂,难以重新实现和维护,并对没有大量计算专业知识的用户构成很高的障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提出了PhenoAssistant,一个开创性的人工智能驱动系统,通过直观的自然语言交互来简化植物表型。PhenoAssistant利用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来编排一个精心策划的工具包,支持包括自动化表型提取、数据可视化和自动化模型训练在内的任务。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研究和一系列评估任务来验证PhenoAssistant。通过大幅降低技术障碍,PhenoAssistant强调了人工智能驱动方法在植物生物学中普及人工智能的前景。


2. 背景与意义

  • 挑战:植物表型分析依赖复杂计算流程(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编程),技术门槛高,限制非计算机专家使用。
  • 解决方案:开发PhenoAssistant,首个开源多智能体AI系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化植物表型分析,降低技术壁垒。

3. 系统架构

  • 核心组件
    • 管理器LLM(GPT-4o):解析用户任务,规划步骤,调用工具,总结结果。
    • 专用工具包
    • 视觉模型库:预训练植物专用模型(如叶片分割、分类)。
    • 自动模型训练:支持用户上传数据微调新模型(如营养缺乏检测)。
    • LLM智能体:代码生成、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文献检索(RAG)、结果复现。
  • 用户交互:全程可控,可修正计划或参数,支持保存/复用分析流程。

4. 三大案例验证

案例1:拟南芥生长模式分析

  • 任务:从图像提取叶片面积/数量、统计不同生态型生长差异、验证文献结果。
  • 结果:复现《Phenotiki》研究结论(如ein2生态型PLA最大)。

案例2:马铃薯叶面积与干重相关性

  • 任务:评估自动测量的叶面积(PLA)与人工测量值在预测干重中的差异。
  • 结果:PLA与干重相关性(r=0.76)低于人工测量(r=0.89),提示模型误差。

案例3:冬小麦营养缺乏识别

  • 任务:无现成模型时,用户上传标注数据集,系统自动训练分类模型(准确率81.3%)。

5. 性能评估

  • 工具选择:70%成功率(错误因误解工具用途)。
  • 视觉模型推荐:98%准确率(错误仅在模糊任务如“植物活力评分”)。
  • 数据分析:100%完成CSV统计、绘图等任务。

6. 创新点与局限

  • 创新
    • • 自然语言驱动复杂表型分析。
    • • 可扩展性:支持新模型训练与流程复现。
  • 局限
    • • 复杂任务需分步指导。
    • • 罕见场景适应性待验证。

7. 资源链接

  • 代码:https://github.com/fengchen025/PhenoAssistant
  • 数据:案例数据公开(如Phenotiki、Zenodo等)。

 

 

图1 PhenoAssistant的设计。用户向PhenoAssistant提供数据和任务描述。LLM创建一个分步计划,选择并执行适当的工具,然后总结工具输出以完成任务。用户保留完全控制权,可根据需要改进中间步骤。“管理器”上面的图标改编自www.flaticon.com的surang,“工具箱”和“输出”旁边的图标改编自www.flaticon.com的Freepik。



图2 案例研究1:拟南芥生长模式分析。PhenoAssistant自动完成五项任务:从图像中计算表型,绘制表型统计数据,分析生成的图,对不同的生态型进行统计测试,并将结果与文献进行比较。每个任务都显示为任务描述(灰色)、PhenoAssistant使用的工具(蓝色)和结果(白色)。



图3 案例研究2:马铃薯叶面积与干重的相关性分析。为了响应用户的请求,PhenoAssistant首先从提供的数据中提取表型,然后比较不同植物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图4 案例研究3:营养缺乏识别的自动模型训练。当没有合适的模型可用于解决给定的任务时,PhenoAssistant首先提示用户提供所需格式的数据集。然后,它会自动应用数据预处理,然后对模型进行训练和评估。训练好的模型保存在模型动物园中以备将来使用。





Feng Chen, Ilias Stogiannidis, Andrew Wood, et al. (2025) PhenoAssistant: A Conversational Multi-Agent AI

System for Automated Plant Phenotyping. arXiv: 2504.19818v1.

 

http://www.vanclimg.com/news/1856.html

相关文章:

  • 在Docker中,可以在一个容器中同时运行多个应用进程吗?
  • Computomics: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实现预测性植物育种
  • 在运维工作中,Docker 与 Kvm 有何区别?
  • 利用分子与数量遗传学最大化作物改良的遗传增益
  • 在运维工作中,详细说一下 Docker 有什么作用?
  • 7.29总结
  • busybox的编译简介
  • 基因组辅助作物改良
  • 洛谷题解:P1514 [NOIP 2010 提高组] 引水入城
  • 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构建种质资源/品种分子鉴定系统?
  • 科学通报 | 万向元:生物育种技术助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 7-29
  • DP 优化 - 决策单调性与四边形不等式优化
  • 科学通报 |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 整合多组学先验信息来提升肉牛基因组预测的准确性
  • windows下的/data目录
  • 2025/7/29 总结
  • gComm 综述:大数据驱动的水稻群体基因组学研究
  • 基于遗传标记的连锁作图(QTL定位)群体
  • 软工作业day28
  • 22天
  • Unix/Linux编辑器使用
  • CropDesign文章导读 | 浙江大学棉花团队开发了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棉花冷胁迫响应基因的研究方法
  • 题解:CF2125E Sets of Complementary Sums
  • 解决终端编译时乱码问题
  •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小麦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 Android 12 S 系统开机流程分析 - SetupSelinux(二)
  • Springboot全局异常捕获
  • CF 复健记录
  • [Unity] 良好手感的人物移动速率计算